找到相关内容590篇,用时33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两种传统下阐释的中观学

    对佛教传统的又一次复归,是藏创佛教趋向原汁和保守的一个举措。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不得不提到另外一个人物——大乘空宗的创始人龙树。龙树思想理论构架中所存在的内在分裂倾向,也为禅宗和格鲁派各执一端提供了...宗喀巴写成了其最重要的佛学著作——《菩提道次第广论》,阐发自己的显教思想。在这部著作中,宗喀巴数次提到摩诃衍及其“无分别”说,并加以批驳。本文在分述摩诃衍和宗喀巴佛学思想的基础之上,铺陈出二者在中观思想上...

    朱丽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92059104.html
  • 关于顺治皇帝出家问题

    ,顺治对汤若望传播的基督教义,就不信服,所以「朕向亦有意与他辩析一番」:他,当然是提汤若望而言。由于在思想理论上,基督教的一套教义,不能令顺治信服,虽然顺治与汤若望接近的时间很久,受其影响很大,但他...关系,作帝国主义侵略的前锋,能不有点戒心吗?况且多少年不能解决的仪礼问题,教皇忽然下令禁止教士祀天地,拜祖先,改变调和的思想,而出以攻击的态度,虽宽大开明如康熙帝,也不能再事容忍了,所以康熙五十七年(...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51659464.html
  • 儒释道:纷争与融和

    紧张的种种矛盾的作用。佛、道两教的这种社会作用显然是传统儒学所不具备的。这一点已为统治者清醒地认识到,所以,统治者历来采取三教并用的政策。由于儒、释、道三教在思想理论上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异,所以每一...的儒学化、中国化的过程。与此同时,儒学自身也不断地吸取佛学的一些思想成分。  (二)以儒释佛   在魏晋时,佛教徒习惯于用玄学的理论来解释佛经。到南北朝时,儒学的影响又逐步回升,佛教徒又极力迎合儒学,...

    胡军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53159478.html
  • 洪修平《中国禅学思想史》的方法论评析

    中必然援衍而出者,而其中的认知要点,便是要从功夫理论与境界哲学的思维模式中去认识佛性、法界、有我、无我等抽象命题。所以《中国禅学思想史》一书的作者洪修平教授也对于中土禅学如何地具有基本佛学问题的融合...地构筑基本佛教哲学从轮回说解脱论无我说等命题中如何走上大乘空有二系的必然理论进程,这一个理论进程的实现归根结底在于佛教哲学的修行功夫,如果不是这个动态的功夫历程,佛教哲学从原始佛教向大乘佛教的思想发展...

    洪修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80159587.html
  • 中国近代佛教的再思考

    ,超越一切,普度众生的心外佛,一变而为人心本具,“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心内佛,外在的超越转向内在超越,实现了中国佛教的第一次革命。宋元以降,经历了鼎盛之后的中国佛教,在思想理论...一变而为回真向俗,救亡图存;佛教思想、行为世俗化的总体态势则是理论上的系统整合,成就了中国哲学的革命。中国近代佛教和佛学,就是在多元发展和系统整合中,将晚清佛学的伏流汇聚而成社会变革的滔天巨浪,实现...

    麻天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84959632.html
  • 藏传佛教道次第概述

    。  在见地方面,藏传佛教各个教派所共同追求的最终目的是大乘佛教中观见,然而,每个教派都强调从小乘佛教理论学起,甚至主张首先掌握印度各外道的哲学思想,其目的就是一步一个脚印地提高和升华自我,最终达到...为了清清楚楚、干干净净地把外道的哲学思想理论观点从自己的思想深处驱出,进而牢固地树立佛教内道观念。有破才有立,有否定才能肯定。那么用怎样的佛学思想来否定外道邪见呢?大乘思想与外道理论相距甚远,因此,...

    克珠群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01159708.html
  • 本觉思想的义理渊源及其结构特征

    、玄的体用论。其中,如来藏系经典为本觉思想提供了基本的范畴和理论命题,而般若中观及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则从深层次潜在影响了本觉思想的超越模式和圆融特性。佛教本觉思想作为佛教思想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转变,它...和始觉。在此,本觉、始觉、不觉的辩证关系,其实就是“一心”自身不同层次的辩证展开。“一心”不仅可开二种门,而且“因二门不相离故”,能总摄一切法。此“一心”概念的形成,就是中国佛学的思想理论奠基,中国的...

    唐忠毛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35259917.html
  • 华严宗形上学命题的知识意义

    人为的歧视,到了这一时期,阶级制度变化了,他们主张人类平等的内容自然也有些不同。《华严经》的无尽缘起思想从一方面看不妨认为反映了通过阶级所见到的缘起理论不单是解释自然的,而著重在分析社会的,当然,在指导...制度大体维持著上述的情况,有关华严的思想理论,也就依照上述的进程而发展。但是华严经一再传来中国,经过华严宗的解释阐扬以后,所表现的思想就大大的不同。无尽缘起说既然胶著在自然现象的看法上,丧失了社会的意义...

    杜保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53260021.html
  • 宗喀巴菩萨戒思想之研究(1)

    、研究主旨:   本文主旨拟在探究宗喀巴菩萨戒思想的意义,及其诠释是否足以建构大乘佛教的实践理论。   此中所谓佛教的大乘实践理论,即是指能够融贯大乘佛教戒律学的内涵,并且基于大乘佛教思想的本质义,... 一、将大、小乘佛法视为佛教中的知识体系。若佛教的思想为一具有系统的理论,则大、小乘佛法应当有其整体原则,并依于共同原则产生相互的关系与次序;且分别有其不可转换的地位与功能。同样地,大小乘的戒律学亦...

    王惠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60760060.html
  • 宗喀巴对于大、小乘戒相融之思考(1)

    展现即是藉由菩萨戒的实践。菩萨戒属于佛教信徒的修持之道,就其为宗教戒律之实践现象的部分,笔者并不主张有逾越的公开讨论。然而,由于其思想中结合大乘佛法精神,开显大乘实践理论的部分,笔者认为:正因为菩萨戒...获得安立。[1]     然而,历经时空发展、流传的缘起不同等等原因,致使瑜伽戒的思想有必要再进一步深入诠释。[2]此诠释的必要性分别表现在以下二方面的需求中:一、将各自出现的概念衍成系统化理论;二、...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61060063.html